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ramiel1983

说好的洗地:PSV既然已死,2DS的对手又是谁?任天堂!传统游戏领域永远的斗士!

[复制链接]

精华
0
帖子
3796
威望
0 点
积分
3901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06-11-9
最后登录
2014-5-22
发表于 2013-9-2 12:12  ·  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author25 发表于 2013-9-2 11:59
侧重有所不同而已。
SONY带起了重视表现大于内在的潮流,这本身无可厚非,扩大游戏人群当然是件好事。  ...

一说起PS1,我们想到的游戏是什么,是生化、MGS、铁拳、GT、FF、DQ、实况、山脊赛车等等,对吧。这些有多少是CG的作用?
你可以说那个时候RPG作品广泛运用了CG技术,但事实上PS1的RPG也是最经典的,和SFC时代的RPG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峰,这显然说明PS1时期的RPG是各方面都出色的,包括你说的互动体验。
除了RPG之外,能够让人记住CG的游戏那就更少了吧,夸大CG在这些游戏中的作用显然也是有失公正的,比如R4,人们都记得前头的那段CG,但事实上RR是街机过来的游戏,它的手感、流程都是老街机的方式。

不要忘了PS2的成功也有PS1的功劳,PS2王朝是传统玩家公认的吧。为什么传统玩家在PS2一发卖给予PS2这么多的期待,就是因为PS时代打下的基础,并留住了玩家。
该用户已被禁言

精华
0
帖子
267
威望
0 点
积分
268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13-8-23
最后登录
2013-10-9
发表于 2013-9-2 12:12  ·  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sub 于 2013-9-2 12:13 编辑
author25 发表于 2013-9-2 11:59
侧重有所不同而已。
SONY带起了重视表现大于内在的潮流,这本身无可厚非,扩大游戏人群当然是件好事。  ...


“author25 ”真是不要脸啊。

PS1代用了光盘,容量大,可以放下CG;而任天堂的N64用卡带,容量小,放不下CG。结果任天堂的弱点,反而却成了“内在大于表现”的功德,而SONY的优势,却成了“重视表现大于内在”??!!

你告诉我PS1上的大作和名作,哪一个是“内在小于表现”的???是GT,是生化,是FF7,8,9,是勇者斗恶龙,是铁拳,是实况,还是其他的什么?

PS1的光盘容量,允许游戏商在保证“内在”的同时,兼顾到“外在的表现”,而任天堂做不到,结果到了“author25 ”嘴里就成了SONY“重视表现大于内在”,“依靠那些非传统的东西取胜”!!
该用户已被禁言

精华
0
帖子
267
威望
0 点
积分
268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13-8-23
最后登录
2013-10-9
发表于 2013-9-2 12:15  ·  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sub 于 2013-9-2 12:16 编辑
anoyo 发表于 2013-9-2 11:53
是你自己对号入座,非得理解成外包,我怎么给你解释你自己YY出来的问题.PS2重要芯片全是自己的(连个记忆卡都 ...


如果PS3不是SONY自己做的,又不是外包的,那它是哪里来的?天上掉下来的??!!

PS3里面用了其他芯片商的芯片,所以PS3就不是SONY自己做的了?联想品牌,他生产的PC里面,有哪个芯片是联想自己设计?

苹果自己产品的芯片还是第三方提供的呢,你是不是要说IPAD,IPHONE不是苹果自己设计的?

精华
0
帖子
3796
威望
0 点
积分
3901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06-11-9
最后登录
2014-5-22
发表于 2013-9-2 12:17  ·  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anoyo 发表于 2013-9-2 11:53
是你自己对号入座,非得理解成外包,我怎么给你解释你自己YY出来的问题.PS2重要芯片全是自己的(连个记忆卡都 ...

微软不也一样
SONY是个国际化企业,不要给它贴日厂的标签,在游戏这块SCEJ都没什么存在感

战士

还可以这样掰啊?

精华
0
帖子
1145
威望
0 点
积分
1225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12-9-21
最后登录
2015-2-11
发表于 2013-9-2 12:23  ·  天津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里西亚 发表于 2013-9-2 12:17
微软不也一样
SONY是个国际化企业,不要给它贴日厂的标签,在游戏这块SCEJ都没什么存在感

M$有钱玩得起,而且美国人跟美国人做生意,与美国人和日本人做生意是有一些区别的,照这个趋势看以后硬件都是美国爸爸的,玩尖端科技得有不怕被坑的精神,烧钱烧到死的决心,什么?要玩平台软件,谁玩得过开挂的微软?

战士

还可以这样掰啊?

精华
0
帖子
1145
威望
0 点
积分
1225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12-9-21
最后登录
2015-2-11
发表于 2013-9-2 12:27  ·  天津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oyo 于 2013-9-2 17:15 编辑
hsub 发表于 2013-9-2 12:15
如果PS3不是SONY自己做的,又不是外包的,那它是哪里来的?天上掉下来的??!!

PS3里面用了其他芯 ...


是你自己觉得从天上掉下来的我可没这么说,我说的技术不是做工业设计或者画画PCB,那技术华为不必日企差.我说的是核心技术,比如怎么让蓝光那个塑料片转化成数据之类,怎么让hdmi那10来根电线把图像传出去的,咱们的讨论不再一个位面,没什么好跟你解释的

您非得跟bad apple 比嘛,跟sony自己比呗,bad apple虽说跟sony都是风格相近的厂商,问题是sony原来一直包软硬件,现在只能靠电视标准和数据塑料盘来玩硬件了,bad apple 最近20年哪碰过硬件,最多玩玩arm,他的硬件之坑我就不说了,他跟任地狱一样是靠软卖硬的成功案例.苹果死对头是微软,不是sony,两家没可比性,别总玩穿越拿猛犸象和京叭一战高下

精华
0
帖子
245
威望
0 点
积分
272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9-5-4
最后登录
2014-6-12
发表于 2013-9-2 12:48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里西亚 发表于 2013-9-2 12:12
一说起PS1,我们想到的游戏是什么,是生化、MGS、铁拳、GT、FF、DQ、实况、山脊赛车等等,对吧。这些有多 ...

没错,你如果是从现在回过头来看,PS已经已经是赢家了,既然获得了市场主导权,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加入,CG的作用自然就被削弱了。

但你要考虑当时的情况,SONY作为业界新秀,其实是没有太多市场认可度的。
真正奠定胜局的恐怕少不了FF7这样的代表游戏吧。

另一方面,,第三方有各种制作理念,既有从SFC时代继承下来重视内在的,也有紧跟潮流走CG路线的,
他们并不能代表SONY的理念。 SONY重视的是什么? 游戏互动,还是多媒体? 这用得着辩么?  

SONY和微软平台的游戏里自然都不缺传统的东西,但这主要都是第三方的选择,并不能代表他们自己是尊重传统的。
他们进入业界动机就不纯,他们一直都是在利用游戏实现来其他战略目标。对于游戏基本就是跟着潮流,跟着需求,然后借机灌输自己非游戏领域的品牌价值观而已。

精华
0
帖子
2130
威望
0 点
积分
217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2-9
最后登录
2014-8-23
发表于 2013-9-2 12:52  ·  浙江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熊孩子的摔打,精贵的索尼肯定是扛不住的,2ds前途大好啊!

精华
0
帖子
1947
威望
0 点
积分
2073 点
种子
13 点
注册时间
2005-2-11
最后登录
2024-5-22
发表于 2013-9-2 12:57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篇文章其实还是相当在理的。
psv我虽然很喜欢,但是在欧美那边确实已经是半死了,就看杀戮能不能扭转点局势了。
2DS造型就很像玩具,皮实度应该比3DS强不少,去掉对小孩没好处的3D降低成本,配上野心勃勃全球首发的口袋,欧美那边销量其实很乐观。

精华
0
帖子
3796
威望
0 点
积分
3901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06-11-9
最后登录
2014-5-22
发表于 2013-9-2 13:21  ·  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author25 发表于 2013-9-2 12:48
没错,你如果是从现在回过头来看,PS已经已经是赢家了,既然获得了市场主导权,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加 ...

索尼的游戏理念只有一个,那就是所有游戏集结。这也是对玩家希望的表达。索尼不是重视多媒体,它是把CD作为游戏的载体,以此建立和第三方的关系,这难道也有错吗。当时任天堂的卡带生产销售都是有弊端的,但任天堂依然一意孤行,以巩固统治地位,但也将第三方推给了别人。
索尼推出的游戏都是靠游戏的乐趣来吸引玩家,众所周知的古惑狼、大高、抓猴、我的暑假、GT赛车、妖精战士、荒野。它们没有多华丽的CG,更不是靠CG来吃用户,完全是强调游戏的本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4-5-30 09:34 , Processed in 0.192269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