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haodong

用实例挑战“过热导致三红”的认识误区(图文)

[复制链接]

精华
0
帖子
567
威望
0 点
积分
601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2-11
最后登录
2011-6-1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03:09  ·  克罗地亚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noom于2009-09-22 19:29发表的:


这个比较同意!!

  这个意见肯定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玩家的想法,自当认真考虑。关键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更好方法使得玩家们能获得更为便利的选择和服务,还有没有比你的建议更好、更有效率一些的方法呢?这是我们正在思考和着手的工作。谢谢大家的关注!希望多多听取您们的宝贵建议。既然大家上到这个论坛来玩,那也要在玩中获得一些有实质意义的东西,是这么个理儿吧。

精华
0
帖子
567
威望
0 点
积分
601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2-11
最后登录
2011-6-1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03:49  ·  克罗地亚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没有认真关注过ps3机器的故障问题,甚至都从没有上PS3的论坛去逛过。一心只是在关注Xbox360以及关于焊点失效的研究方面的信息上,够呆!
  因为按一般的认为,PS3的冷却设计、以及芯片本身的几何特征设计、加上机器的总体用料、做工都比360要优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PS3似乎无疑是比360更为可靠的主机,并成为了游戏玩家们最后的心理避风港。
  但在一年多前,我在本坛首发的《“德国夫妇修理三红法”究竟是何东东?》的贴文中曾经提到过,我认为360出现三红其实只是一种普遍情况被它首先突显示出来了而已,它只不过是一只“焊点失效故障”上的“领头羊”而已,随着时日延长、电器朝向大功率、多功能、薄型化方向的发展趋势,焊点失效的情况也将会愈加突出出来。同样,ps3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难免会出现与360类似的故障群的。显然,当时我的这个说法只能是一种预言,也曾遭到过一些玩友的口水喷。那么现在3年过去了,ps3的情况究竟如何了呢?带着这个好奇,这两天还真是专门搜寻了一下关于PS3的“死亡黄灯”的问题。发现了一些统计报道,居然PS3的故障率也可达到了10.6%(360是54%),其中大部分可能同样是与焊点脱焊相关的“死亡黄灯”。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与修理360三红同样的修理方法,例如下面这个贴子:http://ps3.cnps3.com/teach/20090802/124915716000070732.htm。情形简直有意思极了。同时,我也去德、奥的Ebay网站的PS3专区浏览了一番,也想买一个“黄鸡”拆解看看(儿子目前用的这个是死都不让我拆的,软硬兼施全然无效,誓死捍卫啊)。结果意外的发现,PS3的“defects”机器比Xbox360的三红鸡要多多了。当然这里不排除因为欧洲的Xbox360可以免费换机,而PS3还没有这种优惠的因素,但黄鸡毕竟不少却是不争的事实。
  从另一个角度看,假如PS3的“死亡黄灯”确实也是由于与360三红同样的主板变形所导致的话,那么也是否可以说,像PS3那样强大的冷却设计仍然是难以防止主板变形的焊点脱焊的?这个是值得大家思考一下的。显然,防红工程不能只有一套办法,应该多管齐下才是正道。
  加强冷却法显然只能是在游戏机运行时才能表现出其“防红功能”,当机器静置不开机时,哪怕是再好、再昂贵的冷却装置也只能是个配像,毫无作用。但是,在不当的夹具受力作用下,其实主板仍然是在持续地、缓慢发生着蠕变变形的。这种机器静置中的主板变形,显然是不可能通过加强散热就可以解决的,PS3的强大散热器当然也不行。因为它根本就不具备这种功能。对于防止这种变形只能有唯一的途径——改用合理的、具有主动防止变形的夹具!

精华
0
帖子
567
威望
0 点
积分
601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2-11
最后登录
2011-6-1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04:40  ·  克罗地亚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horned于2009-09-23 04:18发表的:
其实我有一个很荒唐的想法...
就是因为那个"铁盒",对于叉架来说,和铁合紧密结合是必须的.
1,是固定位置;2,是帮助传导散热;3,是对散热器产生均匀的下拉力.(或叫鎖死)
但我发现,"结合"好后的机器,散热器与主板之间的4个角的中空高度/距离不一......
也就是说根本没有逹到完美的均匀夹板效果.
.......
  那个铁盒确实从尺寸上讲绝对山寨,但它在原有单X扣的安装方式上又构成了安装的一个部分,因此确实会影响到主板的翘曲状况,故它确实是一个问题之所在。在我的双X扣中,固定于该铁壳的四个黑小螺丝被舍弃了,就是不希望铁壳不规则的形状干扰到主板上引起变形的力道。但铁壳的耐热稳定性又是一个优点,如何能排除其尺寸不准确的缺点,又能利用其形状稳定的优点,是我下一步夹具改进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至于充分利用铁壳的散热功能,目前看来最为有效的方法还是在主板背面的高温区域加上导热橡胶,使之与铁壳联通。一些单65机器会表现出主机外壳底面靠GPU的位置很热,而老的双90机器却没有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这些单65机器在主板背面加上了连接铁壳的导热橡胶的缘故吧。

精华
0
帖子
418
威望
0 点
积分
451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7-16
最后登录
2020-8-12
发表于 2009-9-23 09:10  ·  广西 | 显示全部楼层
搞那么复杂干嘛?过热三红很简单了,把风扇剪了更直接.反正你产的东西都有点无敌了.写一大堆累不?

精华
0
帖子
567
威望
0 点
积分
601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2-11
最后登录
2011-6-1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04:31  ·  克罗地亚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老机照样运行了3个小时,一切正常。只是儿子报告说,期间因为***妈为打扫卫生将机器从纸箱中拿了出来。结果儿子说好像感到它在纸箱外运行游戏时,机器风扇的噪音比没有放入纸箱以前要小些了。我过去听了一下,似乎真的是这种情况。这我就不解了,难道老机经过一个多月在高温状态下运行,系统自动提高了原来较低的风扇加速门槛值!?在现在室温(22°)的情况下,老机的出风口温度稳定在43°左右,风扇加速的噪音确实比以前低些了。当然,现在老机又重新被我关进小黑屋了,哈啊。

骑士

非职业索黑

精华
0
帖子
2075
威望
0 点
积分
2114 点
种子
7 点
注册时间
2008-4-26
最后登录
2023-6-9
发表于 2009-9-24 07:28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又在乱讲了
到底你的散热片山寨还是人家铁壳山寨
机器底部从来没有不热过

精华
0
帖子
567
威望
0 点
积分
601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2-11
最后登录
2011-6-1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16:13  ·  克罗地亚 | 显示全部楼层
  唯一遗憾的是,这台久经风雨的老机,无法找出主板的key了,它在原主人手里被折腾得狗屎一般,拿来时机器里面那叫一个脏啊。为了修理光驱,机壳和光驱已经被原主拆得那叫一个烂,叮当乱响。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粗人(是个赛尔维亚汉子,家中有一大窝的孩子,可想而知这台老机曾遭受过多么惨烈的蹂躏)。它之所以被我看中,是因为这个粗人显然是个门外汉,加上机器又没有红,只是光驱坏了,因此老机中的两个散热器都是完全原始状的,没有被大汉拆解过。拿来时,每次开机风扇就狂转,噪音狂大。经换上我的夹具和重新涂抹冷却硅脂后,风扇再也不会狂转了。
  现在为该老机配置了一个原型号的M25三星光驱,希望它能在我的小黑屋中继续活下去,能撑到新的破解技术出炉的一天,使它能真正用上这台光驱,以完整的身影走到它生命的尽头。

精华
0
帖子
567
威望
0 点
积分
601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2-11
最后登录
2011-6-1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16:26  ·  克罗地亚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有个什么专门针对三星光驱的***芯片可以骗过主板,使得无key主板也可使用三星光驱,使之脱离退化为DVD播放机和只能玩DEMO游戏的命运。不知是否有使用过此神奇芯片的朋友,请上来赐教则个。

精华
0
帖子
418
威望
0 点
积分
451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7-16
最后登录
2020-8-12
发表于 2009-9-24 19:07  ·  广西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误导吧,我们中国人是很有理志的.

精华
0
帖子
2141
威望
0 点
积分
2267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7-8-8
最后登录
2020-3-7
发表于 2009-9-24 20:31  ·  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LZ 是用的 没有KEY的 主机测试吗??? 那就等于 一直是低功耗 运作啊~  要在3D游戏画面 运行的时候 GPU才会 高热啊~

就算没有KEY 也可以 放入一个 试玩版游戏 比如 失落2 这样的  然后停在 那里不动~ 让主机一直处于 高功耗处理状态啊~  再说 老机器 没有秋耕 在主菜单下 基本没有用到 机能~  就算发热 也只是 基本的运作热量 大多来源于CPU的~

如果就这样 测试 难免 CPU出问题了 GPU 还没有出问题 找不到 真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9-1 22:08 , Processed in 0.189931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