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索尼在次时代如何落入处处被动落后的局面

[复制链接]

精华
0
帖子
6713
威望
0 点
积分
7199 点
种子
728 点
注册时间
2012-3-6
最后登录
2025-5-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5-5-21 23:13  ·  美国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次时代其实是本世代 只是需要从上一个时代说起
ps4可以说是索尼赢麻了的一个世代 有人说现在微软不行了走偏了认输了 其实跟本市代关系不大 距离和结局是ps4时就决定了的
大部分人一定会同意索尼赢在独占 其实索尼的几个大的决策在当时都是对的 比如会员开始收费挟持联网功能 出了一个大逆不道的pro机  (可以另开一篇文章专门讨论一下为什么pro机是SIE战局中必须的和成功的)甚至是不怎么成功的头戴VR 但我个人认为可以总结出一点:索尼是在乎核心消费人群的,即游戏机是用来游戏的
在本市代之初 索尼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或者说不那么致命但影响很深的决定:推迟宣布ps5售价并跟了微软的定价。 这和索尼以及微软这两个公司的市值不为关系简单说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公司所以在营销可冒险的代价上绝对不等同。以至于直到今天索尼的ps5本机仍然没有盈利(或者说近乎),我个人认为只是直接导致后期索尼几个重大的错误决定的原因,包括收购,包括线上游戏路线,包括独占单机游戏无法满足盈利需求,包括利用pc端绑定挟持更多的未来用户。从这个简单的营销行业来说,客户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微软对于索尼都是这样。只不过如果保持和提升上索尼走了点弯路。
本市代索尼被动的几个点不用细说了,跟着微软收购,我之前就说过了索尼其实是安全没必要过于担心cod对于整机的影响,也过于高估了微软的实力了(鉴于微软今年几次重大的收购之后的最终结果),道理很简单:索尼从没有依靠cod或者次发行商的3A翻身和奠定胜局,索尼靠的是本职工作面对的是核心玩家。CoD是可以复制的。之后线上游戏的计划更是本市代最大的败笔,过于迷信市场以及高层投资者的错误压力,想加两句就是这都发生在吉田修平退役以后。动用guerilla(地平线制作商)的Hurst做SIE CEO可以说是索尼本市代最大的败笔绝无其二,此人直接导致了目前索尼的落后局面,包括忽视单机和独占 以及跨平台的重市场的罐头计划,以及跟随微软制定三档高级会员进一步压缩了盈利空间。那最近的一次被动又回到了定价问题,微软选择在索尼刚好推出部分地区涨价(小幅)之后得几天宣布xbox全线大幅涨价,如果说这不是算计过的结果那是低估了微软的高层了。索尼目前就处在一个骑虎难下的阶段,如果跟涨$100定会惹怒不少用户并且落下一个微利可图跟风涨价的名声,况且毫无新意。压力已经全在索尼这边。微软已经不在乎输赢了,微软需要回到最初的盈利模式,也就是在用户base这个问题微软已经没有必要和索尼纠缠了。
索尼涨价是铁板钉钉的,只不过是需要一个缓冲期还要观望一下关税影响。但这一步毕竟还是跨慢了。其实索尼在最初就完全可以制定出符合自己理念的价格,并且在后期可以适度调降。
虽然在游戏和推广这两个如此重要的部门索尼都踩了坑,但有一个部门不得不说一直都保持水平在线,就是本机设计部门。ps5,ps5pro,psvr2,以及目前看来很成功的psportal都保持了很高的评价(暂不谈vr2的市场,这个是由VR这个本身决定的)。和餐馆一样,如果连菜都做不好而整天想着怎么让顾客买单的话那怎么可能会火。ps当年制定的主机配便携的方案是完全可行的,依靠游戏赚钱也是必须走下去的。但在拥有了用户量以后如何提高盈利还是让索尼迷失了一下。希望只是暂时的,否则ps5将真的成为“最后一代”主机。PS6也大概率会回到硬件盈利相对保险的路上,至于还有多少玩家期盼的独立和独占游戏,就要看索尼的造化了。其实任何产业都有疲倦期,尤其是娱乐行业,周杰伦不可能保持张张都火,索尼如何保证旗下工作室个个游戏突出呢。




发自A9VG Android客户端

精华
0
帖子
4318
威望
0 点
积分
4619 点
种子
1302 点
注册时间
2023-2-14
最后登录
2025-5-21
2
发表于 2025-5-21 23:26  ·  上海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从现在的实际商业结果来看,还是从横向的三家主机游戏定价及当下的发展来看(NS2\PS5\XSX),再还是纵向的看索尼透露出的未来PS6的计划和硬件发展方向来看,我都没看到被动和落后,如果索尼现在都混的算被动落后,那我真不知道出NS2的任天堂和全面跨平台发行的微软算是什么了

精华
0
帖子
276
威望
0 点
积分
289 点
种子
76 点
注册时间
2023-2-27
最后登录
2025-5-21
3
发表于 2025-5-21 23:31  ·  甘肃 | 只看该作者
微软投降之后,对索尼来说就没有被动之说了。

精华
0
帖子
368
威望
0 点
积分
367 点
种子
62 点
注册时间
2011-2-27
最后登录
2025-5-21
4
发表于 2025-5-21 23:36  ·  上海 | 只看该作者
光驱版PS5已实现硬件盈利
在宣布PS5销量突破1000万一周之后,索尼首席财政官十时裕树宣布光驱版PS5在硬件成本上已经“扭亏为盈”,现在每卖出一台光驱版PS5,索尼从硬件上也可获得利润。

不过便宜100美元的无光驱版PS5依然处于“亏本卖硬件”的状态,这方面的亏损由PS4及其他配件的销售利润来填补。在最近一个季度索尼大约售出了50万台PS4,让这台上世代最成功主机的总销量来到了1.164亿台。

PS4从发售到硬件开始盈利花费了6个月左右,尽管PS5达到这一成就的时间更长一点(8个月),但相比于PS3时代则好得多。

精华
0
帖子
6713
威望
0 点
积分
7199 点
种子
728 点
注册时间
2012-3-6
最后登录
2025-5-21
5
 楼主| 发表于 2025-5-21 23:40  ·  美国 | 只看该作者
Liky0104 发表于 2025-5-21 23:26
无论是从现在的实际商业结果来看,还是从横向的三家主机游戏定价及当下的发展来看(NS2\PS5\XSX),再还是 ...

不过我说的落后指的是相对于本来应该所在的位置,落后于自己。

精华
0
帖子
4318
威望
0 点
积分
4619 点
种子
1302 点
注册时间
2023-2-14
最后登录
2025-5-21
6
发表于 2025-5-21 23:49  ·  上海 | 只看该作者
sunjot 发表于 2025-5-21 23:40
不过我说的落后指的是相对于本来应该所在的位置,落后于自己。

你这是从狭义的索尼自己的过去看现在来说的,但是其实过去的主机商业环境和当下的环境之间的变化,产业研发的变化,全球资本商业的变化等等,都是影响的因素,所以要谈论这个话题,得从更加广的维度和角度来谈。商业竞争会有积极的一面也会有损伤的一面,关键在于索尼是否坚守住了生存的根本,只要这点没变,那么未来就不会差。毕竟“品牌”和“社区”这两词的实际商业含金量在全球市场和在我们这里有着概念上的天壤之别的理解差异。我们的市场和消费者永远不会认为这两个是有价值的,只有低价、便宜、实惠才是王道。但是这只是我们这里消费者的价值观而已。不然御三家就不会齐刷刷一起全方位涨价了。毕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搞9.9包邮为王的。

精华
0
帖子
5712
威望
0 点
积分
5869 点
种子
1170 点
注册时间
2021-11-3
最后登录
2025-5-21
7
发表于 2025-5-21 23:53  ·  云南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来八只鸟 于 2025-5-22 00:19 编辑

现在唱衰PS的我都懒得怼半句,直接一句话去看索尼财报就行了,那个东西比全世界谁都懂

完了,一提财报我又成精神股东了

精华
0
帖子
1860
威望
0 点
积分
1955 点
种子
42 点
注册时间
2009-2-22
最后登录
2025-5-21
8
发表于 2025-5-21 23:53  ·  海南 | 只看该作者
锁泥 被动了?啥时候 怎么没人告诉我
PS3后 锁泥不锁的挺好的吗

终结者

老油条

精华
1
帖子
9879
威望
1 点
积分
10480 点
种子
662 点
注册时间
2015-9-16
最后登录
2025-5-21
9
发表于 2025-5-22 00:11  ·  浙江 | 只看该作者
索尼这时代确实做得不咋地
但很多时候,你不需要做好,只需要做得比对手好就行
这世代基本已经定了
看下世代微软怎么出招吧
我个人感觉下个时代对微软是决定性的,看看能不能在硬件上稍微追回一点
硬件现在比较鸡肋,可能高层也需要一个理由去说服自己坚持硬件
微软的宏图依然在,PC、主机、云端大一统。少了盒子确实差点意思
但如果前景过于渺茫的话,也许微软说不准会放弃盒子

精华
0
帖子
48368
威望
0 点
积分
56449 点
种子
7162 点
注册时间
2005-8-12
最后登录
2025-5-19
10
发表于 2025-5-22 00:16  ·  山西 | 只看该作者
我没看出被动来。反而觉得索尼优点飘。
发自A9VG Android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5-22 05:01 , Processed in 0.269227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