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ps2lu

[闲聊] 问个switch的充电问题

[复制链接]
Xan

审判者

I Will Be The One

精华
13
帖子
16875
威望
11 点
积分
19915 点
种子
877 点
注册时间
2003-10-12
最后登录
2025-5-15
发表于 2025-5-10 16:33  ·  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試過
发自A9VG iPhone客户端

精华
0
帖子
9415
威望
0 点
积分
9598 点
种子
569 点
注册时间
2010-5-7
最后登录
2025-5-20
发表于 2025-5-10 20:05  ·  浙江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底座是个辣鸡,夏天用久了SWITCH就弯了,里面根本就没有散热空间。

我是接了根延长线出来的

精华
0
帖子
1482
威望
0 点
积分
1903 点
种子
529 点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5-5-16
 楼主| 发表于 2025-5-11 08:11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eg狂 发表于 2025-05-10 15:56
理论上应该可以,问题是充电功率低(2.5W左右),没什么意义。

充电这种事情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这样充一个晚上对电池的使用寿命多少会造成影响。

1. 充电速度过快的影响‌

‌高温与化学应力‌:快充时的高电流会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加速电解液分解和电极材料退化,长期高温会缩短电池寿命。
‌锂枝晶风险‌:过高的电流可能使锂离子在负极堆积形成枝晶,刺穿隔膜引发短路(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容量衰减‌:频繁快充会增加电池内部阻抗,导致可用容量更快下降。

‌2. 充电速度过慢的影响‌

‌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慢充可能导致电池长时间处于高电量状态(如充满后仍连接充电器),加速电极氧化。
‌涓流充电的潜在问题‌:部分设备在充满后使用涓流充电维持电量,长期如此可能增加电池压力。

‌3. 关键影响因素‌

‌电池管理系统(BMS)‌:优质的BMS会根据温度、电量动态调整充电速度,降低损害风险。例如,快充到80%后切换为慢充。
‌使用环境‌:高温环境下充电(无论快慢)会加剧电池老化。
‌充电习惯‌:浅充浅放(如保持电量在20%-80%)比追求快慢充更重要。

‌4. 实用建议‌

‌适度快充‌:若设备支持智能快充(如分阶段充电),可安全使用。
‌避免极端电量‌:尽量减少电量低于20%或充至100%的情况。
‌控制温度‌: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充电,必要时暂停使用或移除保护壳散热。
‌使用原装配件‌:确保充电器和数据线符合设备标准,避免不稳定电流。


只有2.5w吗?那估计得充10小时了!
发自A9VG iPhone客户端

挂版VIP

目若朗星

精华
1
帖子
35971
威望
21 点
积分
37265 点
种子
614 点
注册时间
2005-8-11
最后登录
2025-5-20
发表于 2025-5-12 18:16  ·  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为eg狂 于 2025-5-12 18:19 编辑
ps2lu 发表于 2025-5-11 08:11
只有2.5w吗?那估计得充10小时了!


这是USB 2.0标准的输出功率,即5V的电压和500mA的电流。

当然也不一定,电流可能会上到1A或1.5A,取决于硬件厂商的设计。

网上有说法是单口可以达到5V1A的输出,建议你买个功率计数器实际测试一下。

要不然就弄根Y型线,把两个口都利用上,这怎么说都有5W的充电功率了。



精华
0
帖子
13165
威望
0 点
积分
13970 点
种子
990 点
注册时间
2005-2-3
最后登录
2025-5-20
发表于 2025-5-13 04:55  ·  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行,要pd协议c口的才行

精华
0
帖子
2414
威望
0 点
积分
2797 点
种子
133 点
注册时间
2005-8-21
最后登录
2025-5-20
发表于 2025-5-13 07:55  ·  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usb2.0接口,是用来传输数据用的,譬如有线手柄。不是充电用的,usb2.0的电压很低。你连主机也可以充,大概息屏8小时可以充满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5-20 23:16 , Processed in 0.200566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