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骑士
Galaxy Express 999
下面是引用yf23于2007-09-28 17:21发表的: X-43是非常基础的研究,并不涉及应用,假如文中所说的92年已经实用的曙光女神确实存在,那么X-30和X-33的接连失败才有可能是掩饰这个东西的。曙光女神这种东西涉及到非常多学科的突破,并不是不先进行足够基础研究就能做出来的东西,而大量基础研究是无法保密的。另一条是费用,这个项目的难度在B-2和F-22之上,投资规模肯定是数百亿的,研制进度也不可能如文中所说的那么快。并且,历史上也没有哪个实用的项目能保密那么久,A-12也好,F-117也好,都没有那么神秘
举报
征服者
永远的13岁以上77cm未满
流放者(禁止发言)
终结者
See U in the Sky
佣兵
下面是引用石斛兰于2007-09-28 17:41发表的: 问题是,国内很多军事新闻都报道了我国的阵控雷达数次在南海发现了 速度超过5马赫的飞行器。 包括中国海军在最近在福建沿海测试的新型雷达, 都说明了超过5M 这个数据并非虚有。 另外黑鸟侦查机的退役,后续机种,米过破天荒的一直不公布(国家军队任何设置的退役同时都会公布它的接替者) 目前只有2个可能:1)侦察机无用了,黑鸟退役后,不需要侦查机了。 2)有更新型的侦察机已经通过长期的测试,可以服役了(按照这多年的测试) 另外说的的研制费用,我在顶帖也写出了,这笔资金一直在从每年的预算中纳入。 还有就是X43那件实验计划,已经也指明了,对正常系引擎(一套引擎)的最高速度的验证。 而曙光女神采用了2套引擎(3M下的常规引擎,和3M上的空气冲压引擎)。这个对比不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 另外说道速度, 我以后会发个帖子详细说下 XB70这架战略轰炸机。它在1960年验证,66年就实现了3M的飞行。 按照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30年,可以让飞机由螺旋桨变成了3M的怪物。再过30年,90年代,研制出5M的机种 也完全是合乎发展逻辑的。 .......
下面是引用generalkwl于2007-09-28 20:25发表的: 热障。。。如果没说错的话应该是飞行器达到某一速度时由于空气摩擦产生局部高温,这个界限一般从Mach 2.5开始,低于这个值的话没啥问题,高于它好像就得用特殊耐高温材料来设计机身,尤其是前缘。 但是说到曙光女神,(还是蛮热血的啊~!)飞行高度那么高的话,空气稀薄,而且舱外温度极低,估计不会遇到这么严重的问题,就算遇到了,航天飞机Reentry的时候可不止Mach 3,温度早过1000 C了,也没什么大问题嘛。。。。。。就不兴人家曙光女神叶用用超合金? 就如LZ所说的,XB70在60年代初就达到Mach 3,MIG-25 Foxtrot作为战略Interceptor,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最大速度Mach 3.5。。。。。。可见在这种远不及3万5千米的高度,克服热障的技术就已经成熟了,如果曙光女神应用这样的常规动力技术达到启用冲压发动机的速度临界值,完全可以用冲压发动机飞它个Mach 6。。。。。。说实话我觉得现在飞Mach 6都有点慢。。。应该有更快的,因为冲压发动机的理论速度完全可以达到Mach 10,如果这玩意儿上世纪90年代就成熟的话,我是说。。。
公民
下面是引用generalkwl于2007-10-01 12:47发表的: 谁说现在越来越不需要越境侦察了? 光靠卫星的话获取信息岂不是太困难了点么?卫星在目标上空停留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每次根据任务调整轨道都要花至少90分钟的时间,而且轨道一旦固定下来,很容易受到攻击,例如大功率固体激光器之类的。 关键是卫星的分辨率高也不能弥补高度太高的缺陷,因为拍照时要兼顾光谱分辨率和几何分辨率,过高的光谱分辨率会造成几何分辨率的下降,使得照片上的物体难以辨认,而过高的几何分辨率则会折损光谱分辨率,这样有很容易被地面伪装所欺骗。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蜀ICP备2021021932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11-4 01:00 , Processed in 0.202036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下载 A9VG 客户端(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