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5|回复: 3

[转贴]关于S端子的相关知识

[复制链接]

精华
0
帖子
11
威望
0 点
积分
15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6-2-9
最后登录
2006-2-9
 楼主| 发表于 2006-2-9 16:47  ·  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S端子的相关知识:
??主要的目的是从视频传输设S端子谈起,与大家探讨一些有关于视频信号的相关知识,使大家在为自己的PS2、GC或XBOX配置电视与相关线材时提供一个参考。以下观点,属于个人见解,若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1、从硬件结构来说,S端子实际上是一种五芯接口,由两路视亮度信号、两路视频颜色度信号和一路公共屏蔽地线共五条芯线组成(实际上还有与其配套的亮度、色度分离器)。从其结构不难看出,它是用来将亮度和色度分离输出的设备。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视频节目复合输出时的亮度和色度的相互干扰。

??2、根据亮度方程可知,构成图象至少需要3个信号(一般是亮度信号与两个色差信号)。但广播电视信号是需要远程传输的,而且收端不可能用3个接收机来分别解调这3个信号。因此,必须将这些信号“复合”在一起,调制到一个高频在波上发送。

??NTSC制是这样处理的:
??1) 首先用“正交平衡调幅”的方法将两个色差信号调制到同一个载波上(色度副载波)

??2) 用“频谱交错”技术将色度副载波压进亮度信号中。

??对于1),实际上是其中一个色差信号的相位延迟/或超前90度,然后用平衡调幅发调制到同一个载波上(因此,NTSC制又叫“正交平衡调幅制”。对于2),简单来讲,亮度信号由于可看作行频的周期信号,根据傅立叶变换,可知道它在频域中并不是连续的,而是集中在各次谐波中的,因此只要色度副载波和它错开半个行频就可以象两个梳子户相插在一起,而又互不干扰(理论上)。如NTSC4.43,就用行频的第283次谐波再错开半个行频:15625X283.5=4.43MHZ。
最后,由于游戏机等不需要象广播电视信号一样考虑远程传输的问题,因此它可以不必将亮/色(Y/C)信号混合,因此采用Y/C分离输出的S端子由于减少了色度副载波对亮度信号的干扰(亮度信号是清晰度的最重要表现)的清晰度必然比RF或AV有所提高。

??3、虽然色度信号利用“频谱交错”技术尽量与亮度信号互不干扰,但实际上色度信号对亮度信号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特别在Y/C分离的时候。早期电视的Y/C分离的方法主要是用一个中心频率与色度副载波中心频率一致(带宽约2.6MHZ)的桥T“陷波器”将色度信号“挖”出来,很明显,这样就会连亮度信号都一起挖出来,使亮度信号的带宽下降,清晰度就下降了。这种Y/C分离法叫“一次元分离”。

??再次可见因此采用Y/C分离输出的S端子有提高图象清晰度以及色纯度的作用。.

精华
0
帖子
201
威望
0 点
积分
246 点
种子
5 点
注册时间
2005-11-23
最后登录
2023-6-3
发表于 2006-2-9 17:28  ·  天津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凑字数!!沙发??????????

精华
1
帖子
6021
威望
1 点
积分
6156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22
最后登录
2013-6-23
发表于 2006-2-9 17:48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sony51427于2006-02-09 16:47发表的【显示】关于S端子的相关知识:
  关于S端子的相关知识:
??主要的目的是从视频传输设S端子谈起,与大家探讨一些有关于视频信号的相关知识,使大家在为自己的PS2、GC或XBOX配置电视与相关线材时提供一个参考。以下观点,属于个人见解,若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1、从硬件结构来说,S端子实际上是一种五芯接口,由两路视亮度信号、两路视频颜色度信号和一路公共屏蔽地线共五条芯线组成(实际上还有与其配套的亮度、色度分离器)。从其结构不难看出,它是用来将亮度和色度分离输出的设备。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视频节目复合输出时的亮度和色度的相互干扰。

.......

ayane51427即楼主: 转别人的东西记得加个转贴,OK?

骑士

禁止不发言

精华
3
帖子
1935
威望
5 点
积分
2140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18
最后登录
2009-7-25
发表于 2006-2-9 18:02  ·  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搜索一大堆,楼主转帖不注明。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 ... 9C%E7%B4%A2&l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1-23 12:59 , Processed in 0.154680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