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早在2001年的游戏产业来说,不论是其产业规模也好,还是彼时PS2的普及程度也好,都客观地制约了更多人接触到这款优秀的作品。因此也相信绝大多数朋友“正式”地认识Team ICO和上田先生应该是在2005年发售的《Shadow of the colossus》(中译:旺达与巨像,汪达与巨像)。史无前例地取消了杂兵战,仅保留与16个BOSS之间的对战,加上完全取消了一般动作游戏所惯有的技能和升级等诸多系统,同前作《ICO》一样,旺达与巨像是将上田文人所追求的游戏理念又一次最大化的典范,《Shadow of the colossus》带来的广泛影响丝毫不逊于《ICO》,Team ICO 的名号自此响彻世界。
相对于研发近6年且尚未能推出的“最后的守护者”,似乎乍看起来《ICO》与《Shadow of the colossus》之间并无明显的联系,但由于其强烈且独特的气质,换言之也就是因为被完全冠以上田文人的制作特色,因而产生了许多“若有若无”的联系。例如在《Shadow of the colossus》的结局里主角变成了头上有角的婴儿,很多人就大胆猜测《Shadow of the colossus》的设定可能为《ICO》的前传(《ICO》 的主角是一名头上有角的小男孩),从游戏设计的角度上来看,《ICO》和《Shadow of the colossus》亦很类似,拥有不少鲜明的共同点,即尽可能地简化游戏本身的“游戏功能”,在游戏的背景以及剧情设计上同样采用极简的设计思路(如《Shadow of the colossus》,除开16个巨像BOSS,登场的角色仅有4名+一匹马,整个游戏的台词亦屈指可数,但色调凝重的画面加上气势磅礴的战斗音乐以及整个游戏浓厚的悲壮氛围,即便是如此简单的剧情却在通关后仍感动了绝大多数玩家)来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