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52|回复: 2

[转文]40年雄心:***与中国航母

[复制链接]

求败者

我的爱请全部带走

精华
19
帖子
26081
威望
43 点
积分
28959 点
种子
0 点
注册时间
2005-12-31
最后登录
2013-6-2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21:05  ·  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载于东方早报,版权都属于原文载登地址和作者

http://www.dfdaily.com/html/21/2012/9/26/868838.s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我会删除的




【中国航母“辽宁舰”入列特别报道•历史】



 “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


1980年5月底,时任***副***耿飙访美,***陪同其登上了美国海军CV-61“突击者”号航母。图右为正在参观的***。


“我国对航母作过可行性研究,我也为此做了一些工作。”在个人回忆录中,前*********局***、******副******如此总结其对中国航母发展的贡献,之前他曾担任海军司令员7年之久。

  尽管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工作”,人们却早已将“中国现代海军之父”、“中国航母之父”两顶桂冠加冕于他。

  1970年,***组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不久之后即搁浅;1975年,他“憋不住”向***、***两位***领导人“上书”,力陈上马航母重要性;1982年之后,他任职海军司令员,一手推动了航母的前期论证与预研工作;1987年,他又一次汇报,将航母列为海军未来装备规划的最关键问题。

  ***还曾作为首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登上了美国“小鹰”号航母,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至于***后来认为,正是航母的出现,把海战的模式从平面推向了立体,实现了真正的超视距战斗。

  “刘司令对中国航母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认识到了航母的重要性并极力推动航母的立项和批准。在核潜艇的问题上,他也是这样。他是个决策者,能够意识到什么是关键的,他意识到了航母和核潜艇是关键,就亲自抓这两个问题。”海军前装备技术部***郑明如此总结。

  在这位与***前后共事12年的老部下看来,***认为某件事情没有必要时,他就会提出不同意见,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是应该去做的,他也会反复提,直至达成,在航母问题上更是如此。

  如今,中国终于拥有自己的第一艘航母。郑明说,刘老当可瞑目了。

  

1970年

“文革”期间航母梦搁浅

  “据观察,你还是老老实实干工作,没有什么背后活动。但***说过,‘***是坏人,不能用’;根据是什么,海军不清楚,也没办法。”

  ***第一次与航母结缘可以推到1970年,当时他54岁。那一年距离***加入海军已有18年。

  1952年,解放军首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将15岁就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的***从陆军拉到了海军。1953年,***担任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之后,他又先后成为北海舰队副司令、***第七研究院院长、六机部副***、国防科委副主任。但“文革”开始后不久,***在国防科委的办公室就被人秘密搜查过,过了一段时间,他被撤职了。

  之后,***莫名其妙地背负了十年的“坏人”名声。他回忆说,***非常肯定地对其作过鉴定:“***是坏人。”***当时并不知道***的这一评语,他曾经向一位海军主要领导人询问自己的工作情况,这位领导告诉他:“据观察,你还是老老实实干工作,没有什么背后活动。但***说过,‘***是坏人,不能用’;根据是什么,海军不清楚,也没办法。”

  1969年,无事可干的***“有点灰溜溜”地重回海军,担任造船工业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船办”)副主任。“船办”顶多算一个师级单位,不过,“船办”可干的工作却不少。次年,***组织了第一次的航母专题论证。

  当时在***第七研究院14所工作的于瀛主要负责舰船情报的搜集工作。1970年4月下旬的一天,他参加了一次院里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传达了******决定海军组建航空母舰研制队伍的命令并要求尽快就航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航母的作战使用,航母的关键技术等内容做一次汇报。这个任务就落在了14所的头上。

  于瀛回忆说,当时“情报无用论”的论调甚嚣尘上,14所也处在被撤销的边缘,大量科研人员都到五七干校里劳动去了,负责水面舰艇情报的水面组就只剩下了副主任张日明和他两人留在所里。5月中旬,张日明和于瀛赶往海军大院,向***等“船办”领导进行了首次汇报。

  汇报在海军装备部门的会议室召开。于瀛说,那时没有现在的电脑手段,他们只能把照片放大到最大尺寸,贴在胶合板上,配上简短的图注,当时这叫“拉洋片”。张日明逐一介绍,于瀛配合着更换展示板,***等同志听得很认真。汇报结束后,***对张日明说:“胖子(张日明),你讲了这么多,我一下子也记不了,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小点的手册,我给上级领导汇报的时候可以看。”后来张日明和于瀛就连夜制作了手册,第二天就给***送了过去。

  以这次汇报为开端,七院开始组建航母的论证队伍,1970年7月,七院召开了成立大会,航母项目启动。

  ***后来在回忆录中也写道,“早在1970年,我还在‘船办’工作时,就根据上级指示,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的方案。”

  但不久之后,由于一系列变故,这个项目最终搁浅了,***的“航母之梦”也搁浅了。

  

1975年

一次“憋不住”的汇报

  “这似乎是不应由我过分担忧的事,但是,我今天还是一个海军战斗员,不管怎样,还有一份责任感,有责任建议。”

  1970年的搁浅并未冷却***对航母火热的心。

  在1975年的一次“憋不住”的汇报中,他又一次向***和***等***领导同志力陈“有必要尽早着手研制攻击型和护航型航空母舰”。

  当时,海军刚编制了第三个规划,也就是海军舰艇十年发展规划。“开始两个我参加了,后一个不让我参加,有些情况是事后才知道的。”***回忆道。不让***参与编制的原因是当时正在对他进行***审查。8月末,***终于看到了这份规划,非常失望。

  ***好几天睡不着觉,躺在床上想,这是海军和国防建设的一件大事,竟处理得这么不切实际。想来想去,***觉得不能沉默,他用两天时间写出了《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呈报邓副***并毛***”,并给当时的海军政委抄送了一份。

  “这似乎是不应由我过分担忧的事,但是,我今天还是一个海军战斗员,不管怎样,还有一份责任感,有责任建议。”***在汇报中写道。

  在这份汇报里,除了指出“十年规划”中存在的八个问题,***还将航母问题与海军作战方针结合起来考虑。他认为,海军作战的方针仍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近海歼敌为主,同时也要敌进我进,既要在近海,也一定要到远海敌后去打击歼灭敌人。为了解决水面舰艇和潜艇到中、远海作战的空中掩护、支援配合等问题,有必要尽早着手研制航母。

  ***建议,不要再搞十年规划中的8000吨的大型导弹驱逐舰,可将当时已试制出的中型导弹驱逐舰改进提高来代替它,将搞大型驱逐舰的人力、财力拿出来搞航空母舰,先搞常规动力的,排水量在4万吨左右,不一定搞8万吨、10万吨的。

  ***也陈述了自己主张的原因:“海上的战斗规律早就是空中、水面、水下各种兵力的协同战斗。我国要大搞经济建设,有些重要战略物资还需从国外进口,必将大***展海外贸易,掩护海洋交通和保护海洋资源的任务都是繁重的。但是我们不能到外国去建设任何基地,只有解决机动的飞机场和导弹发射场。执行这些任务离不开去远海,要到远海作战就不能违反这个立体协同作战的客观规律。”

  基于这些认识,***得出结论,将来大战发生,海上战争将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大战的规模要大、要激烈,把战略导弹和飞机放在大型潜艇、水面舰艇、航空母舰上要机动得多,不易受到摧毁。

  “我们暂时不一定要在这方面同敌人相比,也不一定按敌人的办法干,但是总得要研究对付的办法才行,而且相差的距离不能太远,不能闭眼捉麻雀。”***说,我国当时的工业和科学技术条件足以具备解决制造航空母舰的问题的能力。

  令***稍感欣慰的是,这次“上书”在海军内部引起了不小的议论,他的建议思路同以后的***决策也大体上一致,有些建议在海军的装备建设中逐步得到了实现。只是,建造航母的建议还静静停留在字面上。



1980年

第一次踏上航母

  “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主人安排我们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不久后,时任美国国防******访华,表示了开展军事交流合作的意向并邀请中国国防***回访。为了先期了解、考察美军装备状况,提前交换意见,美方同意中国先派遣一个军事技术代表团前往美国,******决定由***带队赴美。

  曾任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的尤子平当时以相关所总工程师的身份,随***一同访美并第一次登上了美国的航空母舰。尤子平回忆说,那一次在美国的考察历时11天,最后一天的时候,代表团一口气连续参观了3艘美军军舰,即“福克斯”号导弹巡洋舰、“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和“小鹰”号航空母舰。这3艘军舰均为美国海军的重型主战舰艇,虽然美国海军接待隆重,礼遇甚高,但技术露底不多。

  尤子平坦言,中国代表团走马观花、疲于奔命,仅留印象而已,尤其是航母,楼高数十层,上上下下。不过,当时已年过花甲的***还能坚持下来。“客观地说,当时我们访美,主要目的是看能否从美国争取到较先进的军事装备技术合作。”尤子平说,“航母这东西,留下的印象固然十分深刻,对其技术含量和发展难度有了初步认识,但因未列入代表团此行的目的,我们看看就罢了。差距太大,当时就眼馋这个,不现实。”

  但在***看来,这一次访问远不止“看看就罢了”。***在回忆录中说,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母。“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主人安排我们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认为,正是航母的出现,把海战的模式从平面推向了立体,实现了真正的超视距战斗。

  当月稍晚时,时任***副***的耿飙访美,***又陪同其登上了美国海军CV-61“突击者”号航母。



1986年

航母论证工作启动

  “航母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

  1982年,***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员,“以往从外围观察和思考的”航母在他心头的分量大不相同了。

  去年,***的老部下、海军前装备技术部***郑明曾在《现代舰船》发表长文,回忆老首长。他详细描述了三次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的细节,再现了***在海军司令员任上“谋划”中国航母的功绩。

  在1984年1月6日-11日的第一届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期间,***对航母的表态是“现在国力还不行,要等一段时间”。

  1985年12月,海军第二届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尽快缩短海军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1986年初,郑明向***汇报海军装备发展15年设想,其中提到了要启动航母论证。***做了很多具体指示。他说:“航母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

  终于,航母的论证工作在1986年年中启动,由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直接组织。1986年8月初,***把郑明和时任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的王季县叫去,专门交代了航母论证工作的指导思想。***说:“航母的战役战术、作战需求论证很重要。而且航母造什么样的,怎样造法,也是海军全面建设的事。是直升机航母、护航航母,分步走,还是直接造护航航母,要好好论证一下。”

  1986年11月,***主持召开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军内外领导和著名专家,不少与会者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及收复南沙、台湾回归等战略任务的需求出发,建议国家支持发展航母,这和***的想法不谋而合。“航母发展的论证终于正式提到海军建设的议程上来。”郑明说。

  1987年1月9日-13日,第三次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召开。在会上,***又提到,“现在,各国都在注意发展航空母舰,无论是攻击性的或垂直短距起降型的,都是为了解决防空和海上攻击问题,都在注意发展。美国、苏联都在大搞,其他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英国这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在搞,日本因为是战败国,宪法不允许搞,但搞起来也容易。我们搞难处多一些,财力、技术都有一定困难,但从长远考虑,还是需要的。十年内不搞、十年之后再搞,也还会有困难。因此我要求早论证,早点把这个问题研究透。”

   ***接着说,“中国搞航空母舰,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显然,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发生大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那一年,***71岁。



1988年

航母被列入可行性研究

  “航母从开始论证研究到完成建造,初步形成战斗力,一般总得20-30年时间……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在我这个海军司令任期内不上它,以后按五年一个任期,要到第五任司令看能否用上了!”

  1987年3月31日,在向总参谋部汇报贯彻***常务会议精神的提纲中,***又一次向总部机关陈述,海军装备规划的两大问题中,第一就是航母。

  ***选择了一个能最大限度降低领导顾虑的切入点:着重说航母的作战费效比。就是说相对于其他保护海权的形式,对航母的单位投入能带来更大的安全效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1980年代,要发展航母,经费始终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问题。

  在这次汇报中,***澄清了几个让航母变得遥不可及的观念:一是航母编队并不需要全部新造,编队中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就可以与机动编队共用。因为即便没有航母,海军还是需要驱逐舰和护卫舰,这些舰艇既可以作为航母编队的舰只,也可以作为机动编队的舰只。另外,基于保护海权的需要,就算没有航母,飞行半径较小的航空兵还是要发展。发展航母并不会增加飞机的总数量,只是把这些飞机改成舰载机。这可能会多出一些成本,但也不会高很多。

  ***还给发展航母设定了新的时间表:“七五”(1986年-1990年)开始论证,“八五”(1991年-1995年)搞研究,用15至20年左右的时间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到2000年后形成战斗力。“这样安排,第一,从经费上看,在当前和分摊在今后每年中,并不需要花太多钱;第二,从技术上看,发展它是有各方面好处的,可以带动国家和国防相关技术的发展;第三,预研过程中,可以对航母的战备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摸得更透,有利于作出最后的科学决策。”***说。

  郑明说,这次汇报在总参谋部和***机关产生了一定影响。1988年12月,***科技委评议申报的软科学课题,“我国航母及舰载机发展可行性研究”被列入12个入选项目之一。

  向总参谋部的那次汇报后,***曾对郑明说:“航母从开始论证研究到完成建造,初步形成战斗力,一般总得20-30年时间,就是现在抓,中间不断线,也得到2010-2015年前后才能形成战斗力,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在我这个海军司令任期内不上它,以后按五年一个任期,要到第五任司令看能否用上了!”

  郑明感慨,***当时70多岁了,航母已经不太可能是他的“政绩”,他是在为以后当海军司令的人做准备。



1980年代末

时刻不忘用航母装备海军

   “如果问我航母和核潜艇以后如何排队,我说海军缺少的航母应该在先。”

  在郑明看来,航母是***心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海军的三个环节非常重视。一是战略,他自己曾提出中国海军的战略;二是人才,这主要体现在他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和关怀上,他从未表扬过我,总是布置任务,但他在工作上信任你,给予你充分的尊重,这比表扬更有作用;三是装备,这也是在写回忆录时,我负责的这一部分比重很大的原因。有的同志笑着跟我说,你要把刘司令写成刘装备***么?”郑明说,“我们和刘司令在一起共同讨论编写《***回忆录》。我们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刘老也对我们说了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以及刘老自己的一些思考。”

  ***在海军司令员任内提出了海军“近海防御”战略问题,并要求以此战略为指导发展海军;也是在其海军司令员任内,广州舰艇学院开办了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飞行员舰长班”,为日后航母舰长储备了人才;在其担任海军司令员期间,海军启动了航母的预研工作,为日后发展航母打下了基础。

  郑明回忆,“在退休前,我和刘司令并没有更多的亲密接触,更多的是在工作关系上,倒是退休之后,在写回忆录的过程中,他越发了解我们,我们也越发了解了他,写回忆录的过程也是一次再教育的过程。”

  “***是陆军出身,他之所以在海军问题上有远见性,一是通过学习,二是通过实践。他非常乐意学习各种海军的知识,并且大量参加各种演习和实践活动。他是真正融入了,成为了真正的海军。”郑明感叹。

  尤子平回忆说,特别在1988年的南沙冲突发生以后,***更加感到中国海军空中力量的薄弱、 鞭长莫及,危及海上编队的活动和安危,而航母则是唯一能显示前沿力量存在、掩护海上机动编队远程活动的手段。“他认为在当今世界,航母不仅是一个强有力的战术单元,是海上作战体系的核心,也是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代表着综合国力的象征,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建立完善的武器装备体系,不能不考虑发展航母的问题。”   

  1988年之后,***已经调往******担任领导工作,但他还是继续关注航母问题。1989年9月4日,***专门把尤子平叫过去,听取航母课题研究情况的汇报。听完后,***说:“1984、1985年邓***接见外宾时说,对付台湾,我们没有能力,从封锁反封锁说,船载机从海上起飞,留空时间短,等大航程新飞机造出来,要几百个亿。海军说,如果有航母可以省很多飞机,一艘航母相当于300架陆上飞机,代替3个航空师,岸基飞机掩护航母,航母掩护潜艇,非要这个东西不可。”

  ***还谈到核潜艇与航母的排队问题:“如果问我航母和核潜艇以后如何排队,我说海军缺少的航母应该在先。”

  ***要求***和总参装备部在航母发展上要把预研费、研制费和装备费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要和既定的舰船、飞机、武器、电子装备发展规划结合,而不是都挂在航母大项目里专门安排,搞“大规划”,使上级无法研究。***还批准海军和工业部门的专家,去法国、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考察过航母,也批准国防工业部门从外国聘请航母设计专家来华讲学,还引进了部分设计技术资料,在航母关键配套的预研上有了一定进展。



2011年

中国首艘航母海试成功

  “如果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中国海军必须建造航母。”

  1997年9月,***同志退出领导岗位,但他依然关心海军的发展。

  每年在***10月份生日的前后,郑明和其他一些老部下都会去看望他,“祝他健康长寿,也说说我们在做的事儿。”

  郑明说,去看望刘司令时,一般谈一些宏观的方面,像是海洋战略的问题,他也赞扬了海军进行的郑和下西洋研究。有时候,郑明也带着一些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学者去看望***,“刘司令非常高兴,认为这个研究很有价值,把他的回忆录送给每个人。”***还给郑明题了一幅字:“征海”,寓意征服海洋之意。

  去年1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现代舰船》特别为他制作了《***与中国航母的发展之路》专题,其中就引用了***的一句话:“如果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中国海军必须建造航母。”

  郑明说他没有亲耳听***说过这句话,但***用他那很难听懂的湖北口音多次表达过类似的意思。郑明还记得,在进行《***回忆录》内容审查时,第十七章最后一节的标题出现了争议。审查***会希望改成“航母之梦”,但郑明不同意修改,他当时说,“刘副***都在做梦,那中国人真的都在做梦了。”最后,审查***会采纳了郑明的建议,标题定为《中国“航母”》。尽管还在航母两字上面加了双引号。郑明解释,航母两字加双引号,是“为了保密,当时中国没有航母,表明的只是一种设想”。

  2011年8月10日,中国第一艘航母举行首次海试。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

  郑明说,刘老当可瞑目了。

===========================================================================


在我国第一艘航母"宁宁"入役之际,关心过航母的都认,没关心过航母的人都不应该忘记一个老人------------***

征服者

看着屏幕打飞机

精华
14
帖子
5078
威望
12 点
积分
6994 点
种子
14 点
注册时间
2005-4-21
最后登录
2024-5-27
发表于 2012-10-5 20:15  ·  广西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将军千古!!尤里·伊凡诺维奇·马卡洛夫同志千古 !!

圣骑士

风纪委

精华
0
帖子
3131
威望
0 点
积分
4168 点
种子
12 点
注册时间
2009-2-6
最后登录
2024-9-9
发表于 2012-11-7 14:44  ·  山东 | 显示全部楼层
万里腥膻如许 千古英灵安在 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 赫日自当中!

***将军千古!!尤里·伊凡诺维奇·马卡洛夫同志千古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9VG电玩部落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286号

GMT+8, 2025-1-7 06:12 , Processed in 0.159235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