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VG电玩部落论坛
标题:
为什么CRT显示器在不同的分辨率下都看不到毛刺?(转)
[打印本页]
作者:
hyq1979
时间:
2021-5-13 18:40
标题:
为什么CRT显示器在不同的分辨率下都看不到毛刺?(转)
本帖最后由 hyq1979 于 2021-5-13 23:49 编辑
作者:薛定谔的夜猫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47604/answer/2374114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最重要的一点,CRT的发光原理导致其可以“半个像素发光”CRT 的电子轰击荧光粉的扫描线成像原理,导致其有物理级别抗锯齿能力,有物理级别的自动插值补偿能力
上图
[attach]1515851[/attach]
[attach]1515855[/attach]
上图是CRT,下图是液晶显示器这类数字显示面板的放大图,我们可以发现,CRT的轰击发光体荧光发光原理导致即使到了最小显示单位 —RGB次像素的层面,依然可以实现“次像素不均匀发光”。而且最厉害的是,这种不均匀,有物理级别的自动平滑效果而LCD 这类数字显示面板,最小显示像素的发光强度是接近均匀的。我拿一个常见的“锯齿”场景来举例,
[attach]1515857[/attach]
假如在数字点阵式显示器上显示一个如上 A 的图案,由于像素格的存在,边缘看起来很“锯齿”但是在CRT显示器上( C ),实际像素的发光是弥散状的,边缘被很好的“柔化”了,自动产生更多的“插值细节”(而且是无缝过渡的),即使 A 启用了次像素抗锯齿( B ),纵向层面的细节还是不如 C 细腻丰富(实际上人眼对对纵向细节的感知比横向敏感的),在纵向分辨率提高 3 倍并启用平滑插值的情况下( D )才得到“接近 C”的效果。 虽然显示的是 640x480,但是实际的“显示观感”屏幕是直接帮你“脑补”到 LCD 的 640 x 1440 的水平2,CRT 显示器一般使用的是蜂窝状的错位子像素像素排列方式,而且物理子像素的 PPI 其实非常高。与今天的 OLED 显示器的排列方式非常像,PC上面CRT一般都会使用六边形蜂窝排列的子像素结构,这种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少斜线边缘产生的锯齿感。因为这种错位的倾斜结构等于在物理显示层面就在做 4X 的 MSAA
[attach]1515859[/attach]
注意 4XMSAA 的采样点的放置方式,故意采用这种旋转一定角度的方式就是为了达到更好的采样效果
[attach]1515861[/attach]
注意右边矩形的圆角,相比左边有更明显的锯齿感
[attach]1515863[/attach]
另外就是 CRT 的物理子像素的密度其实非常高,并没有像液晶那样点对点:
[attach]1515865[/attach]
注意看最右边放大图标的黑色描边的区域,icon上横向 1 PX 的黑色描边在CRT上面是用了“2行”的子像素来描绘的,转换成 LCD 的逻辑,等于分辨率横竖都翻了一倍。也就是说 CRT 的观感,其实是大致等效于我们今天的 Retina LCD 屏幕的。是不是和 Macbook 的 HiDPI 显示模式很像?
[attach]1515867[/attach]
用过 macbook 的这个缩放模式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在说什么,毛躁感也比较弱CRT的这个特性导致的结果就是细节会被柔化,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特性。最大的缺陷就是非常不适合表现“1PX”这种细节,如果你需要表现一个 1PX最小单位的黑白棋盘格图案,对不起,这个难度非常大,经过柔化之后实际显示出来的可能是一片灰色纯色 …但是反过来,如果你显示一个红色和黄色相间的棋盘格,最后出来的其实是一片橙色 …发现魔幻所在了不?这个神奇的特性直接的结果就是对应以前硬件发色数只有 16 色 256 色的 游戏机,简直是雪中送炭。在 CRT 上面通过某些技巧,可以让你突破硬件限制显示出本来没有的颜色。这个类似音响上的“胆味”(偶次谐波失真),从信号的还原角度来说是错的,但是结果却让人很舒服。3,人的“脑补效应”和扫描线成像导致低分辨率下面,依然有等比放大的黑色栅格。CRT由于使用扫描线成像原理,在低分辨率下面,Y轴方向扫描线和扫描线之间的黑色间隔会等比放大。而液晶的点阵成像方式,黑色间隔是恒定大小的。在人的视觉心理学里面,当我们看到一堆连续的点,会自动根据其趋势把他们相关联起来,形成一种“连续的错觉”。
[attach]1515869[/attach]
对于 CRT 是一样的,黑色栅格把 Y 轴的信息离散了,我们的大脑看到这些离散的信息之后,自动把离散的信息脑补充成了“连续的样子”。如果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足够大,而且也模拟CRT的黑色栅格线,是可以一样还原出平滑的低分辨率观感的。
[attach]1515871[/attach]
右下角的三角形虽然是一堆分隔的线,但是你还是会把它脑补成一个完全填充的三角形
作者:
questlast
时间:
2021-5-13 19:41
毛刺是看不到,但是可以看到锯齿
作者:
风林火山不是山
时间:
2021-5-13 20:38
然而A片最好看的时代还是CRT当道的时代,至今收藏着尚格云顿的佳作。
作者:
関智一
时间:
2021-5-13 21:13
太高端了,看得眼睛花了。。。
作者:
xxffv
时间:
2021-5-13 21:19
那是因为这个lcd像素太大了
现在的高分屏 用堆像素的方试彻底解决了
作者:
minimal
时间:
2021-5-13 22:18
锯齿,也就是狗牙还是看得到的
作者:
jinny
时间:
2021-5-13 22:31
不太清楚毛刺是什么,但肯定能看到马赛克,当年玩pc游戏感官不如隔行老电视玩ps1土星
作者:
hyq1979
时间:
2021-5-13 23:53
转帖目的是对于那些老游戏用CRT优势的技术上分析,而不带个人色彩推广CRT。毕竟CRT技术早过时了,LCD等液晶也是有相应的方法改善。
作者:
raiya2
时间:
2021-5-15 08:32
荧光粉这个东西,有余辉效应和光晕。也就是,他是闪烁的,而且还有一个发光范围。如果发光范围能相互交叠,那么就看不清楚边界了,那么就抗锯齿了。
作者:
505315
时间:
2021-5-28 13:38
烂尾侠 发表于 2021-05-13 20:38
然而A片最好看的时代还是CRT当道的时代,至今收藏着尚格云顿的佳作。
求分享
作者:
井上多罗-6
时间:
2021-5-28 14:15
零几年的时候弄了一台FW900接PS3那画面太养眼了
作者:
雨夜轻风
时间:
2021-5-31 14:26
同样是三基色像素分子,但是CRT却可以显示各种分辨率,
而且物理RGB分子和要显示信号的像素点可以不一一对应,管子栅距有粗有细,显示同样分辨率观感也不一样
而液晶不是点对点就模糊
作者:
adsl95
时间:
2021-5-31 16:45
这个还是要看时代.以前的游戏分辨率那么低,显示设备也低.
现在显示器怎么弄老游戏也是有锯齿的.玩新游戏分辨率很高几乎看不见多少锯齿.
配套才是最好的.
作者:
拿脑袋撞冰山
时间:
2021-6-3 16:43
看不清就自然抗锯齿了,老游戏高清就是个坑,就得用低清的机器去玩,扫描线什么都是浮云
欢迎光临 A9VG电玩部落论坛 (https://bbs.lury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